在高低起伏的地球自然表面上,要想測量地面點的空間位置或者把圖紙上的已知點放樣到實地上,必須建立建立坐標系統。在我們操作全站儀的時候,每次開機之后的步驟無外乎就是:
1、新建作業;
2、新建任務;
3、新建測站;
4、定后視方向。
新建作業就類似于在電腦里面新建一個文件夾,以區分人員使用。而新建任務就相當于區分測量區域或者測量時間。下面就詳細討論下為什么需要建立測站和定后視。
大家都知道平面坐標系由 X、Y 軸組合而成。當建立測站,就相當于在一個未知坐標系下定義了一點:(此時坐標系還可以旋轉)
全站儀定后視分為兩種方式:
1、坐標定后視(相當于一個未知坐標系下添加了 1 個已知點)
2、角度定后視(相當于一個未知坐標系下添加了 1 個方向)
不管上面哪種方式都可以把那個未知坐標“固定”下來。建立好坐標系之后才能測量和放樣在此基礎上表達的點。
全站儀建站目前常用的是兩種:已知點建站和后方交會建站。
1、已知點建站:
儀器架設在其中一個已知點(有坐標數據的點位)上,棱鏡擺在另一個已知點上。
1、先將儀器架設在一個已知點上,對中整平好。另一個已知點上架設棱鏡,作為后視點。
2、找到建站程序(7號鍵快捷進入),選擇已知建站程序。
3、輸入測站1號點名,并且輸入坐標。
4、輸入后視點2號點名,并且輸入坐標。
5、照準后視點棱鏡,并且按照儀器提示測量后視點。
6、回車記錄,建站完成。
2、后方交會建站:
這種建站方式通常是因為兩個已知點不通視,或者是建站儀器不好架設的情況。儀器架設在可以通視兩個已知點的位置上(確保有個良好的夾角條件),分別對應兩個已知點,得出架設儀器位置的坐標數據。
(1)、需要將儀器架設在能通視兩個(如1和2)點位的地方,命名為新的點位名稱1號。
(2)、找到儀器里的后方交會建站程序。
(3)、輸入2號點的點名以及坐標數據。緊接著根據儀器提示測量2號點的棱鏡。
(4)、輸入3號點的點名以及坐標數據。同樣照準,并且按照儀器提示測量3號點的棱鏡。
(5)、儀器自動計算,得出坐標差值,合格記錄結束。按翻頁按鍵,可得出儀器架設點的坐標數據。
如需多點計算,按“添加”即可,重復之前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