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RTK計算的平面坐標對高程不正確,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來解決:
-
檢查控制點桿高輸入:
-
在新建項目時,仔細核對測量控制點時對中桿的實際高度與保存時輸入的桿高是否一致,不能輸錯。
-
-
檢查計算參數時控制點的高程輸入:
-
在添加控制點計算參數時,仔細核對控制點的坐標和高程,確保輸入無誤。
-
-
考慮高程異常變化:
-
現場控制點的高程一般為85米(85高程),RTK測量的高程為大地高。兩者之間的差值稱為高程異常值,受多種因素影響,但小范圍內(小于5公里)一般作為一個固定值處理。
-
如果測區范圍小于5公里,可以忽略高程異常變化的影響。如果大于5公里,需要考慮高程異常變化帶來的影響,并重新計算轉換參數。
-
-
重新計算轉換參數:
-
使用3個控制點計算平面擬合參數,或使用6個控制點計算曲面擬合參數。確??刂泣c的選擇能夠代表整個測區,以便更準確地擬合測區的高程變化。
-
通過以上步驟,可以有效解決RTK計算參數平面坐標對高程不對的問題。
RTK采集的高程和圖紙高程不一致時有3種解決辦法,分別是:
1)使用當地省CORS賬號服務。
2)尋找當地測繪院對成果進行轉換。
3)也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利用已知控制點使用RTK計算轉換參數
附3種GNSS-RTK中常用的高程擬合方法:
①固定差改正
固定差改正法高程平差計算是利用GNSS-RTK計算的已知點大地高H與該點的正常高h,采用公式ξ=H-h ,計算各已知點高程異常值ξ,然后取其平均值,作為未知點的高程異常值,從而利用h=H-ξ來計算各個未知點的正常高。
②平面擬合
在小區域內,利用平面逼近局部似大地水準面來代替曲面,需要3個公共點的高程異常和平面坐標來求解式中的3個未知參數。由于平面擬合法是利用平面局部逼近似大地水準面,該方法適合在小區域且較為平坦的范圍內使用。
③曲面擬合
根據測區中已知點的平面坐標和高程異常值,用數值法擬合,擬合出測區似大地水準面,再內插出待求點的高程異常,從而求出待求點的正常高。
以上就是關于RTK采集的高程和圖紙高程不一致怎么辦的解決辦法了,大家都清楚了嗎?希望大家在進行RTK測量的時候注意一下此問題,盡量避免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