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測繪地理信息技術;鄉村振興;應用
引言
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加速我國各行業的發展進程,為我國基礎建設的不斷完善貢獻力量。當今世界,創新已成為影響和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變量。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積極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和瓶頸制約,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科技自立自強已成為我國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強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在鄉村振興中的應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概述
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是地理測繪信息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地理測繪信息轉化為特定格式的數據,并與空間信息科學、光電技術等相結合,實現對地理信息的精準模擬。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內涵較為豐富,涉及到多個領域、專業的技術,與地圖學與地圖制圖、測量學、全球定位系統、控制測量學、誤差理論與平差基礎、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GIS空間分析等有著密切關聯。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包含3類:1.為遙感技術。遙感技術是基于電磁波理論運用各種傳感儀器收集針對遠距離目標的輻射與反射電磁波信息,并在處理后對地面的各種景物進行探測與識別;2.為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該技術運用導航衛星進行測時與測距,通過衛星發送自身信息并在接收后經計算測出具體的三維位置、三維方向、運動速度以及時間信息等;3.為地理信息系統(GIS)。該技術是基于計算機構建的對地球空間中各項地理分布數據進行采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現實以及描述的系統。
2.鄉村振興戰略
黨的十九大報告充分分析了當前我國發展的情況,提出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經變成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在城鄉發展中顯得尤為突出。在這種形勢下,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一方面號召年輕人留在農村、建設農村,解決鄉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發揮集中精力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凝聚全國人民的力量推動鄉村發展,努力提升鄉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鄉村產業活力,為鄉村經濟增長提供堅實基礎。
3.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在鄉村振興中的應用
3.1建設信息化時空云平臺
信息化時空云平臺建設是助力鄉村振興、優化提升“三農”信息化服務水平的現實選擇,助力農業農村生產經營精準化、管理服務智能化、鄉村治理數字化、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化建設的重要舉措。在整理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基礎上,結合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以互聯網大數據四維、數據挖掘等信息技術與鄉村振興發展的深度融合,建設鄉村振興信息化時空云平臺。平臺主要圍繞空間規劃、政務信息、鄉村產業、鄉村生態、鄉村人才、特色村鎮、基層黨建、惠農信息、就業創業等方面,統籌行業資源,實現資源整合,為全面、準確掌握鄉村振興信息資源提供“施工圖”。此外可通過平臺可定制、可交互的技術特性,實現對“一張圖”資源的個性化定制,從而支撐各類鄉村專題應用。
3.2完善科技創新人才管理體制機制
一是創新專業技術人才編制管理和崗位管理模式。鼓勵相關鄉村振興測繪科研單位試點探索根據單位實際情況自行決定科研崗位結構比例和聘用標準,推動實現人才能上能下,激發內部活力。支持有關鄉村振興測繪單位通過課題研究、流動崗位兼職等方式,柔性引進測繪、信息等領域的國內外高端人才。二是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圍繞測繪地理信息領域優先支持的研究方向,建立競爭性經費與穩定性經費相協調的科技投入機制,加強對基礎性、原創性研究的投入;強化科技創新項目對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采取旨在激發研究人員積極性的更加靈活的績效工資制;加大科研成果轉化激勵,督促相關科研單位將激勵政策真正落到實處。三是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構建以信任為前提、激勵和約束并重的人才政策體系,堅持分類評價。發揮鄉村振興政府、市場、專業組織、用人單位等多元評價主體作用。注重科研人員的能力、質量、實效和貢獻,克服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等傾向,基礎研究人才以同行學術評價為主,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人才突出市場評價,軟科學人才強調社會評價。
3.3智能化數據處理
隨著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鄉村振興工作中的數據處理早已實現了自動化。而隨著時代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的逐漸成熟,使得數據處理質量與效率均得到了明顯提升,同時數據處理也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由智能化系統對收集到的海量數據進行自動、智能處理,可以在提高數據處理效率的同時進一步深化對數據的挖掘與利用,更好地支持鄉村振興工作開展。
3.4助力鄉村農業產業發展
運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對鄉村農業產業開展動態監測,首先要摸清鄉村農業產業家底,開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遙感監測,及時、準確地掌握鄉村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及分布情況;其次要開展農業產業動態監測,根據實際情況,對鄉村農業產業開展動態監測,全面反映、驗證、核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規模、分布、趨勢和成效等;最后要強化遙感監測應用,為合理構造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提供信息化支撐,為科學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數據支撐,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推鄉村農業產業發展。
3.5加大資金投入,強化基礎設施
資金問題一直是我國各項建設順利開展中的一大難題,只有投入充足的資金,才能確保各項工作的高效進行。對于鄉村振興戰略來說,最關鍵的就是資金問題,只有解決了資金問題才能在各個方面順利推行發展政策。政府有關部門在進行農村生態文明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建設時,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完善資金投入,加大對鄉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老舊設施改造的投入,針對其中的問題實行合理的解決方案,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
3.6在土地評估中的應用
目前,土地利用評價的理論和方法正在對土地資源的潛力、適宜性和價值進行評價和分類。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可以確定土地資源空間變化的格局和數量,作為土地利用綜合規劃的依據,特別是對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和保護。另一方面,土地資源評價信息系統的建立不僅有效利用了現有的土地資源評價數據,而且大大減少了土地資源評價的工作量。同時,也有助于收集數據,提高評價質量。
結 語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實現鄉村振興,不僅需要完善相關制度,更需要充分利用各類先進的技術手段為其保駕護航。作為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應立足于其優勢,聚焦數字鄉村建設需求和鄉村振興需要,在鄉村振興實施工作中,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的基礎性作用不可替代,需要更好地發揮該技術,為鄉村振興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本文來源:《科學與技術》2022年第7期,圖片來源于網絡,文字與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