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測量中,后方交會是測量定位、控制網加密和自由設站法施工放樣的重要方法之一。傳統的后方交會是以測角為主,隨著電子測距儀在生產中的普遍應用,距離后方交會定位法日益得到應用,比如隧道工程控制網往往由于隧道開工前測設完成,而洞口土石方施工完畢后,需補設洞口投點,以便控制隧道軸線,測設投點就要用到后方交會法;深水橋墩放樣測量中的墩心定位也可以應用此法,還可用來測定施工控制導線的始終點等。

目前,全站儀已逐漸普及,利用全站儀可以方便地同時測角和邊,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就存在測邊、測角、邊角同測后方交會坐標計算問題以及它們的精度評定問題。
如圖所示,P點為后方交會點,ABC是控制網中的已知點,通過測量邊長L1、L2、L3,角度α、β、γ,應用解析公式,即可計算出P點的坐標。

前方交會法和后方交會法
前方交會:在己知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己知點(A,B)上架站通過測量α角和β角,計算待測點(P)坐標的方法。如下圖所示,紅色字母代表的站點為架站點(A,B):

后方交會法:在待測點(P)上架站,通過使用三個己知點(A,B,C)及α角和β角計算待測點(P)坐標的方法。如下圖所示,紅色字母代表的站點為架站點(P):

在新站上安置儀器,用最多可達 5 個已知點的坐標和這些點的測量數據計算新坐標,后方交會的觀測如下:
●距離測量后方交會:測定 2 個及以上已知點。
●角度測量后方交會:測定 3 個及以上已知點。
進入放樣菜單 P2,按數字鍵[2](后方交會法);
輸入新點點名,編碼和儀器高。按[F4](確認)鍵;
按[F1](輸入),輸入已知點 A 的點號(這里也可以調用),并按[F4](確認)鍵;
若文件中不存在該點,按[F4](確認)時,提示:點名不存在,此時可直接輸入該點坐標,按[F3](坐標),輸入后,確認按[F4]鍵;[確認]→若文件中存在該點名,則按[F4](確認)鍵后,
按[F4](確認)屏幕提示輸入目標高,輸入完畢,按[F4](確認)鍵;
照準已知點 A,按[F3](角度)或[F4](距離)鍵。例如按下[F4](距離)鍵;
啟動測量功能;
7) 進入已知點 B 輸入顯示
8) 按照 5)- 8)步驟對已知點 B 進行測量,當用“距離”測量兩個已知點后殘差即被計算;
按[F1]對其他已知點進行測量,已知點最多 5 個;
按[F4](計算)鍵查看后方交會的結果,顯示坐標值標準偏差。
按[F4](坐標)、顯示新點的坐標。按[F4](是)可記錄該數據。
新點坐標存入坐標文件并將作為測站點坐標。
當測站點與已知點位于同一圓周上時,測站點的坐標在某些情況下是無法確定的。
當已知點位于同一圓周上時,可采取如下措施∶
(1)將測站點盡可能地設在由已知點構成的三角形的圓周上
(2) 增加一不位于圓周上的已知點
(3) 至少對其中一個已知點進行距離測量。
當已知點間的距離一定,測站與已知點間的距離越遠則所構成的夾角就越小,已知點就容易位于同一圓周上。若已知點間的夾角過小將無法計算出測站點的坐標。

如何得到的坐標更準?
1、角、邊的關系,距離要大致相等且最好不要太近,角度最好是在30°至120°之間;
2、適當增加觀測數量,不管是距離交會還是角度交會都是條件越充分精度就越高,推薦8個點的自由建站;
3、校核儀器的精度能不能滿足標稱的精度,經常保養儀器;
4、格網因子改為1。
來源:網絡(侵刪)